今年起,北京市和区县党政机关招录的公务员,将有八成岗位要求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明年,除特殊职位外,市和区县党政机关公务员将不再从大学应届生中选录,而全部招录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北京日报》2010年1月30日)
看到这则消息,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的人认为大学毕业生没有充足的社会实践经验,不容易胜任公务员职务;有的人则认为北京公务员不招应届毕业生,将会使得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笔者认为北京公务员从明年起拒绝招收应届毕业生,不仅仅影响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还可能深刻地影响新录用的北京市公务员的籍贯构成问题。从某种意义来讲,北京公务员拒招的是“应届毕业生”更是“非北京生源”。
首先,北京现行公务员招录制度决定驻京高校非北京生源有且只有一次机会报考北京市公务员。《北京市各级机关2010年上半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报考指南》明文规定:招考对象包括北京常住户口,具有两年基层工作经验者;服务期满的北京市大学生村官;北京各类普通全日制高校的北京生源的应届毕业生;北京本科以上普通全日制高校的非北京生源的应届毕业生。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是北京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不能报考;如果你的学校在北京但不是本科以上,也不可以报考;即使你的毕业学校是北京的普通全日制高校,你也只能在拥有应届生资格的那一年拥有一次报考机会,如果你拥有应届生资格那一年没考上,你的户口将被迁回原籍或者迁出京外,理论上就不能再报考北京市公务员了。反过来,如果你是北京生源,则无论你的学校在那个省份,无论你的学校什么类别,即使拥有应届生资格那年没考上,也可以过两年拥有基层工作经验之后再参见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可见,在现行制度下,北京高校非北京生源面临着比北京生源更加沉重的考试压力。
其次,如此改革北京高校非北京生源将丧失这唯一的参考机会。尽管北京市现行的报考资格限制已经是全国最为严格的,但是考试压力再大,好歹还有成功的希望,毕竟北京高校非北京生源还有且只有一次机会参加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倘若从2011年起北京市和区县党政机关公务员不再从大学应届生中选录,北京高校非北京生源将丧失这唯一的一次参考机会,除非其先找到其他工作并取得北京市常住户口或者成为北京市大学生村官、北京市社区工作者并且服务期满。否则,北京高校非北京生源的户口将从学校集体北京户口迁回原籍或者迁至其工作地,他们不能和北京生源一样拥有两年基层工作经验之后再参考北京市公务员。从现在拥有一次考试机会,到今后考试机会被变相剥夺,一切将取决北京市相关部门的一纸公文。但北京是全中国的首都,公民想通过考试成为首都公务员的愿望应当是合情合理的。
自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2011年起北京市和区县党政机关公务员不再从大学应届生中选录,首先会影响包括北京生源在内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其次会变相剥夺北京高校非北京生源唯一的一次参考机会。因此,不招应届毕业生或许能提高北京公务员的工作能力,但是也会大学应届毕业生尤其是北京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权利造成影响。从法理上来说,两权向害取其轻,但是最终被放弃的权利是应该得到相应补偿的。希望有关部门在进行决策时更加严谨、科学、民主、合法、合理,毕竟如是改革北京公务员拒招的是“应届毕业生”更是“非北京生源”。